时间:2022-09-21 00:52:30 | 浏览:931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宁宁
“翠屏区到雷波县要经过180余公里的山间公路,穿越22座隧道,县城到各乡镇道路时遇塌方飞石……”9月过去一大半,黄新扳着指头一数,抵达凉山州雷波县已三个月了。
三个月前,宜宾市翠屏区选派33名队员组成第三批工作队,前往雷波县参与对口帮扶工作,领队黄新挂任雷波县委常委、副县长。“对口帮扶是振兴之路,还是奉献之路。”出发前,他对即将面临的挑战有所预料。
“飞地模式”破土地匮乏难题
从陌生到熟悉、从丘陵到高地,难题很快接踵而至,摆在了工作队面前。
“脱贫攻坚使全乡4500多人全部实现脱贫,不少村民都有了相对固定的经济收入。”黄新突然话锋一转,“但在部分资源匮乏的村,如何防止群众脱贫后返贫,同时增加收入?这是目前最大的难题。”
“我们村土地贫瘠,到处都是石头,几乎没有泥土,根本没办法种更多的农作物。以前还能养羊,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养羊的也不多了,我们急需发展好产业来帮助农民增收。”巴姑乡花椒村的书记安所日道出难处。
指导当地农民种植天麻 翠屏区对口帮扶工作队供图
耕地资源有限、缺乏产业、在现有土地上发展有很大局限……工作队在巴姑乡走访调研中的发现印证了安所日的说法。但是,发现不止于此。“我们发现与巴姑乡花椒村相邻的几个村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地方,土地资源良好。由于产业结构不同,大多数土地都是闲置的,非常适合天麻的种植。”黄新与队员们展开谋划:可在充分论证后,采取借地生金的“飞地模式”来壮大集体经济,弥补群众产业发展的短板。
说干就干,工作队以花椒村集体租用其他村土地,以“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灵活盘置土地资源。“我们引入中药材企业,发展天麻种植187亩,预计四年发展,从种到收亩产值将达7万元。”黄新说,让“飞出地”村和“飞入地”村实现集体、农户收入双增加,实现借地生金,能有效解决巴姑乡产业发展的难题,防止规模性返贫。
授人以渔实现“蜂(丰)收”
这几天,箐口乡养蜂人罗德香忙得不可开交,奔走于各个乡镇为蜂农免费提供养殖技术指导。此番奔波源于他的一个新身份:雷波县农业农村局特聘农技员。
谈起新身份,罗德香颇有感触。“以前,我们养蜂人不大懂技术,全凭经验和感觉自己摸索,采得的蜂蜜有好有坏,收入也不多不少。”他说,工作队了解情况后,让包括他在内的养蜂人免费参加专业培训,并在蜂场受到专家一对一的指导。在黄新看来,农民增收关键是要有懂技术的农民,邀请专家走进田间地头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才能授人以渔。“通过努力学习和不断实践,真正的把养蜂技术学到了手,对养蜂更有信心,没想到自己也成了‘老师’,开始传帮带了。”罗德香说,目前已发展了100群蜜蜂,年收入达20万元,还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土专家”。
指导当地农民养蜂 翠屏区对口帮扶工作队供图
像罗德香这样的蜜蜂养殖大户不少,如何让他们“抱团”发展,发挥出更大效应?在工作队的联合下,森林蜜蜂农民养殖专合社应运而生,雷波原种蜂蜜品牌也随即建立起来。
“我们用专业改善传统养蜂,无条件支持指导养殖散户,培育养蜂村,提档升级专业合作社。”黄新说,同时通过打造本土的雷波原种蜂蜜品牌品牌,增加造血功能,构建集体“滚雪球”模式,将有效推动了大凉山原种蜂保种养殖,实现蜂收和丰收同行。
宜宾翠屏区企业到当地开展招聘会 翠屏区对口帮扶工作队供图
目前,雷波县共计发展蜜蜂养殖13000群,年产高山蜂蜜97000公斤,年产值达1500万元。蜂蜜产出后的销路问题也被考虑在内,“专合社已携手宜宾五粮液集团搭建蜂蜜展销平台,实现蜂蜜生产与企业订单无缝衔接。”黄新说。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云南澄江探索生态烟叶发展新格局 今年澄江市克服前期降水偏少等不利因素,种植烤烟5.5万亩,目前正全力抓好中耕管理。云南澄江探索生态烟叶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下行、消费增速回落、产业结构调整、自然灾害频发等外部不利因素影响,澄江市稳步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建设区域产业发展高地,全力‘奋进全国百强、建设幸福江阳’。”3月16日召开的江阳区委十届四次全会为江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铿锵落子。起跑即冲刺。2022年,泸州江阳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体两翼”特色发展的大背
封面新闻记者 杨金祝 摄影 雷远东9月25日,2020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在乐山峨眉山市举行。作为大会的重头戏,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县正式公布,雅安雨城区名列其中。“从候选县到命名县,雨城区文旅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当天下午,雅安市雨城区委